janice

【考hua据lao向:曹总究竟爱不爱文若?有多爱?】

傻洋姜:

诶,这就是了。


没有节操→_→:



取这个标题是因为看够了:曹总不爱文若就给我!曹总真爱是xx,文若好可怜。荀彧啊,老曹对他太渣了。曹总渣攻,我还是萌xx。曹荀太杯具了,我还是萌xx好了。xx党路过。


↑↑↑↑曹总表示:日了苟了我对他有多好,你们是瞎吗?!一个个地枪我?!要不是他太倔,我们可以达成HE的!


文若表示:说他渣了刘子扬我还信,渣我?你们毕竟太年轻。其实我们是互相伤害。


 


下面就来论证下两位当事人的感情状况,本人无意争什么真爱,说到底大家都带着老婆孩子。可是……  


1.首先,感谢荀妙妙整理的51页的曹操年表,我引用的部分来源于此。请注意文若比曹总小了有8岁。也就是说文若此时34岁到36岁。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42岁】曹操将献帝迎许县,遂以许为都。曹操以亲信谋士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自己出征,便由荀彧总理朝政。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43岁】正月,曹操为解除许都的威胁,率兵进击驻在宛县的张绣。九月曹操挥师进击,大破袁军。曹操解除许都威胁,得胜还朝。十一月曹操将许昌以南的失地全部收复,率军回师许都。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44岁】五月,刘表派兵援救张绣,准备断绝曹军退路,时有袁绍兵投降曹操,报告袁绍与谋士田丰等准备偷袭许都。曹操急忙退军。张绣随后来追。


当时看这一段的时候我觉得满眼的(许都受到威胁,曹操出兵。许都受到威胁,曹操往回撤)。刚刚得到新根据地,才把文若放在那儿,哪儿能不牢牢扎稳。也就是这时候曹总写信寄信让文若别担心。 公与荀彧书曰:“贼来追吾,虽日行数里,吾策之,到安众,破绣必矣。”贼人在追击我(可是我不慌,我还在写信2333 ),虽然我军每天只能走几里地,但我预计到了安众以后一定能打败张绣。 


时曹操前有刘表军队拒险,后有张绣追兵,前后受敌,形势危急,于是命军士连夜凿险阻为地道,使辎重先撤,然后将精兵埋伏在后。天明,张绣、刘表等军以为曹操已全军撤退,倾全力来追。曹操伏兵俱起,步骑夹攻,大败刘表、张绣追军。然后安全退回许都。


等曹总安全退回许都了之后,曹荀之间的互动就来了。荀彧问公:“前以策贼必破,何也?”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荀彧问曹操:“前些时候,你预计敌人一定会被打败,是根据什么呢?(文若一直记着曹总的信)”曹操说:“敌人阻挡住我们的退路,和我们陷入死地的士兵决战,我便知道我会胜利。(曹总表示这自信的样子有没有帅到你)”


文若到了许都总理朝政以后曹总真是花式护妻。从这好不容易残留的一点点信的细节里可以看出曹总很关心后方和后方的文若。被敌人追得不要不要的,前后受敌,形势危急,也不忘告诉文若:我没事我挺得住我会赢,潜台词是你别担心。文若的后方战场也许腥风血雨(他需要各种斡旋和周旋,压住不稳定的势力),但总的来说不见血,不用真的手沾血腥,脏活轮不到他。看看后来其他被非议的人做的是什么事,华歆代荀彧为尚书令, 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曹总永远不可能让以前那位尚书令荀文若去做这事,可是别人做就一点不心疼人家的名声,要上位就得付出代价的画风。某种意义上曹总确实对文若够关心够尊重,放飞一点地说,文若的纯粹(节操值)也是被曹总一手护着的,然而这会成为他们后来的阻碍。  


2.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会天下乱下,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杜)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都督河北事。太祖之征袁尚也,高干密遣兵谋袭邺,衍逆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


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於是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曹总重用文若推荐的人,相信文若的人品和眼光。真的把文若推荐的人委以大任,钟繇御史中丞、杜畿司空司直、戏志才计事者,郭嘉军师祭酒等等。


荀衍是文若的三兄,以监军校尉守邺,督河北事。高干降而复叛被荀衍察觉,尽诛之,以功封列侯。特别注意是建安十年的时候发生的事。


文若把程昱做梦,梦到手捧太阳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曹总,曹总一下子就信了,更加重视程昱,把程昱引为心腹(当然,日立美人早就是心腹了,现在是终生心腹)并帮人家改了名字从“程立”到“程昱”。


满朝文武的颍川人才和其他人才就是曹总和文若一起弄起来的。文若是颍川代表也是曹总重用他推荐的人,积累地多了让他成为了代表。


3.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46岁】


俨曰:“诚亦如君虑;然当权其轻重,小缓调,当为君释此患。”乃书与荀彧曰:“今阳安郡当送绵绢,道路艰阻,必致寇害。百姓困穷,邻城并叛,易用倾荡,乃一方安危之机也。且此郡人执守忠节,在险不贰。微善必赏,则为义者劝。善为国者,藏之於民。以为国家宜垂慰抚,所敛绵绢,皆俾还之。”彧报曰:“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上下欢喜,郡内遂安。


 


袁曹决战,后方的文若忙着公事,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文若就是实实在在的二把手,能拍板能做决定的男人。赵俨说:“事情也正如您考虑的那样,然而还是应当权衡利弊,暂缓征税,我愿帮您解决这个难题。”于是就给荀彧去信说:“现在阳安郡应该把征收的绵绢送往朝廷,但是道艰路险,必招致敌寇的袭扰,眼下百姓穷困,周围邻近的郡县一同反叛,我们阳安郡也面临倾覆,易如反掌。这可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啊。况且本郡百姓执守忠节,虽处险境依然不生二心,对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奖赏,那么心怀忠心的人就会再接再厉,肝脑涂地。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藏富于民安抚于民。我们觉得朝廷应该怜惜抚慰本郡的百姓,将已经收的绵绢全部退还给他们。荀彧答说:“我即刻将此事上报曹公,公文下发你郡。将绵绢全数退还百姓。”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执守忠节。


 


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文若除此之外还得忙着跟孔融撕逼,为曹总打气稳定后方。但是我觉得文若这一段话太可怕,料到了许攸会叛变,田丰会因进谏被诛,颜良文丑会被斩杀,准得实在太可怕……讲道理,我看了剧本也不会这么准,这是要上天。  


八月至十月,袁绍猛攻曹营,曹操全力防守。时曹操士卒疲乏,粮食将尽,辖区百姓苦于征赋,纷纷叛应袁绍,形势极为不利,曹操意欲撤军,退守许都。写信和留守许都的谋士荀彧商量。荀彧回信力曹操坚持,说,我军以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扼守官渡要隘,使敌不得进,现二军相持,正是用奇之时,坚持下去,一定会出现转机,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继续坚守官渡。


 


本来就是曹军就是劣势方,就这样还粮食将尽,百姓纷纷叛应袁绍,怎么看怎么赢不了。被张绣追得不行的时候都自信满满地告诉文若我一定能赢的男人,情况是危急成了什么样,他才真诚地对文若说我想退了。文若估计拿到信会吓一跳,战斗力爆表的曹总居然有这样的心思了,立马告诉曹总退无可退,都坚持那么久了,相信我会有转机。


 


十月,乌巢烧粮。得知袁绍救兵将至,曹操左右请求分兵抵抗,曹操大怒,说:敌人到背后,再报告,继续督军猛攻,曹操将士皆殊死战,遂大淳于琼军,阵斩淳于琼,烧其粮草辎重万余辆,乌巢一仗,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至此,袁绍败局已定。


曹总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依然相信了文若的判断,文若让坚守,曹总真的守了,而且画风是如此的拼命(敌人到背后,再报告!)。看曹总和文若这拼了老命的两个人,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不过如此,真的炒鸡感动。这就是创业精神!筒子们!


4.上面我们看到了曹总对文若的关心、尊重,信任和绝对的信任。下面来看一看,曹总给文若的实际好处是什么,男人为你花钱不一定爱你,但是他不肯为你花钱一定不爱你。


来看看曹总能为文若花多少钱吧23333


 


建安八年封彧为万岁亭侯,封千户。


建安十二年增封守尚书令彧户一千,并前二千户。


 


曹总给了文若超然的地位,如果大家不知道建安八年千户和建安十二年两千户是什么概念的话,可以对比出真知。以下的资料都来自襄阳耆旧太太:


 


建安八年是官渡之后的论功行赏,文若受封千户,位于曹营所有人之上,包括武将。文若肯定也是受宠若惊,必须花式拒绝一下23333。因为封户这种事一般都是军功优先,但这次不一样,曹总让文若封千户,所以文若辞让的时候用的是“无野战之劳”的理由。


建安十二年文若的两千户比同期的(荀攸,程昱,贾诩,郭嘉,田畴,钟繇)都高,还高了何止一倍,甚至魏三公华歆、王朗、钟繇都是一千多户,没有一个是两千户。曹总为了文若一直都在大出血 


文若一直都是文臣第一,这个没有任何异议。


 


荀彧二千户(建安八年封一千户)


荀攸七百户(冀州平封三百户)
十二年,下令大论功行封,太祖曰:“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魏书曰:太祖自柳城还,过攸舍,称述攸前后谋谟劳勋,曰:“今天下事略已定矣,孤原与贤士大夫共飨其劳。昔高祖使张子房自择邑三万户,今孤亦欲君自择所封焉。”
↑↑↑↑公达的户是因为他谦虚,曹总让他自择所封,他就挑了四百户而已……


程昱五百户(难道真是肉干的问题…曹丕时加封至八百户)


贾诩五百户(说服张绣归降所封,曹丕时加封至八百户)


郭嘉二百户(冀州平所封,去世后追封至一千户)


田畴五百户(因助破乌桓而得封,不受)


钟繇是奉迎天子后就有封,但具体户数查不到,曹丕时加至一千三百户,曹睿时加至一千八百户。


另外两位魏三公:


华歆一千三百户(曹丕时为八百户)


王朗一千二百户(曹丕时为七百户)


 


大家对数字有了概念,接下来看看“户”有什么实际好处: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朝五年,刘邦消灭了项羽,当了皇帝,于是论功行赏。大臣们都争功劳,一年多还没有决定。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多的打了一百多场仗,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打城池占领各地,(这些地方)大小各有等级之差。而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他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没打过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发现踪迹,指明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况且你们都是独自跟随我,多的也只有两三人;现在萧何的几十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从史记这段看得出,封户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刘邦手下的将军甚至会为了封户在萧何之下而掐架,所以非要说曹总给文若封千户又两千户只是出于政治笼络,是说不过去的。如果给文若封千户只是为了政治笼络,他恐怕还得给所有其他的手下特别解释安抚2333333


曹魏直到司马氏掌权后,对外姓文官封户才超过两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虽然曹总对文若的评价是“吾之子房”,但是他是把文若当张良加萧何用的,而且文若作为后者用处更大,给的功劳也参照萧何。


补充一下:


建安十二年曹操请封荀彧表里这两句话。


是曹总自己上表把他的功劳比作萧何plus张良的


是故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


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捷。


汉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为最,诸将不服。高祖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见史记萧相国世家。按汉书萧何传「踪」作「纵」。师古注:「发纵,谓解绁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纵音子用反,而读者乃为踪蹟之踪,非也。书本皆不为踪字。」又范书荀彧传亦作「纵」。注曰:「纵或作踪,两通。」


史记留侯世家曰:汉元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鬭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就这还是文若花式拒绝曹总之后的结果,你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文若:


彧固辞无野战之劳,不通太祖表。(文若认为自己没有战功,作为尚书令把曹总的表文压了下来。)


彧深辞让。(文若深深地辞让曹总,让他别再封了。)


操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申让,至于十数,乃止。(曹总还要给文若授以三公(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之职,文若让大侄子推辞十几次才作罢。)


 


下面再来看看曹总是怎么花式吹文若的,是怎么对文若唱:♫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


及彧在台,常私书往來,大小同策。


彧与臣事通功并。


彧之功业,臣由以济,用披浮云,显光日月。


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勋业之定,彧之功也。)


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为福,臣所不及也。


光显于孤者以百数乎。


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


文若跟我功劳是一样的,我有多少功劳他就有多少功劳。


啊~我要花式吹一下文若的功业~


天下能定(其实是北方能定)是文若的功劳。


文若的二策是我根本比不上的。


成百的功臣得到荣华富贵,你立下了大功勋为什么一直推辞。


密谋和安抚内外是文若的功劳,公达紧随其后。


 可以的可以的,曹总这吹法给满分,踩着自己吹文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特么不是爱我眼泪都会掉下来,大家都起立鼓掌吧。


 


等一下,曹总再次对文若(荀彧是侍中、守尚书令)唱起了:♫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


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武帝纪)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荀彧传)


东汉光武帝改制后,尚书台成为实际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曹操迎天子后总揽大权,也是以司空录尚书事。尚书令官小权重,尚书台是当时一切政令发布的地方。荀彧的官职是侍中(二千石)守尚书令。


(尚书令)与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朝会皆专席而坐,京师号曰"三独坐"


蔡质汉仪曰:"凡三公、列卿、将、大夫、五营校尉行複道中,遇尚书令、仆射、左右丞郎、御史中丞、侍御史,皆辟车先相回避。卫士传不得迕台官,台官过,乃得去。"


御史中丞遇尚书郎,避车执板住揖,车过乃去之。


大家可以从上面的资料看到,尚书令真的身份尊贵,朝会时有专门的座位。其他人的车遇到文若的车是要避让的。


呃…曹总会不会避让啊 应该不会吧,不然就太可怕了23333
御史中丞也是三独坐之一,然而遇到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根本不是尚书令)的车都得避让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23333
曹荀二人表示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荀令君”这个称呼了。


不仅如此,曹总还要送文若大房子,然而文若大概并没有时间去住


太祖既定冀州,为公(荀彧)起大第于邺,诸将各以功次受居第。太祖亲游之,笑曰:“此亦《周礼》六勲之差也。


 


5. 曹魏的兵权都是掌握在诸曹夏侯这些血亲手里的,可是没必要因为这个问题就觉得曹总薄待或是不信任文若。曹家是亳州豪族人口众多,亲属能力又不错,这种情况下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都会优先选择自己的血亲。曹总又不是昏君,这是集团内部很正常的权力分配和人力考量。而且曹荀两家还联姻了: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恽,后称安阳公主。曹总让文若长子当驸马。上篇文里有太太吐槽:荀恽有什么理由要站曹植队呢,作为驸马无论丕植谁上位他都会受到优待,何必给自己找事做,大概真的是跟曹丕属性不合而已。等他死后曹丕善待他的儿子,毕竟是外甥嘛一家人。及彧卒,恽又与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恽早卒,子甝、霬音翼。以外甥故犹宠待。
还有文若小儿子娶了曹洪女,而且两人缠绵悱恻,你死了我也不活了。曹洪是什么人啊亲?你家儿子已被我家女儿承包了系列。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惇叔和文若两人,跟曹总是有记载的【如师如友】,这应该没错,若有错误欢迎打脸。


《魏书》: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


 


有人觉得曹总会像杀孔融三族一样灭了荀家。曹总表示 


第一,曹总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当寡妇还是改嫁?第二,孔融那支和荀家怎么能比。孔融一直花样作死,砍了他虽然会得罪一部分士人,但也有杀鸡儆猴的效果,又不得罪己方功臣。而荀家那些人真的是功臣,双荀不用说了,文若的哥哥也立了功的。杀有功之臣全家那名声会臭不可闻吧……第三,曹总真把荀家都砍了,还想不想称公了,颍川派那么多官员不是荀家的亲戚就是朋友,队伍凝聚力是药丸啊。江东和蜀汉那边的人能笑死,自断臂膀,自乱后方,你当曹总傻?第四,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曹荀要是没最后那件事分分钟达成HE,你看大侄子就啥事儿都没有,完美HE。【曹总任用的士族很多,他杀的和防的其实主要是汝南士人(也就是袁家的门生)和冀州人士。】


 


还有某些薛定谔的角色or西皮粉讽刺文若是大汉忠臣,寒碜他跟曹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曹总表示究竟是粉还是黑,劳资付出那么多,全当没看见? 


文若的儿子们该袭爵的袭爵,该当官的当官(荀恽,官至虎贲中郎将。荀俣,任御史中丞。荀诜,任大将军从事中郎。荀顗,任散骑常侍。)。


曹魏依然认可文若的功绩,你说没关系那文若岂不是白占曹总那么多便宜23333


彧薨,(荀)恽嗣侯。荀恽继承父亲的爵位。


 


6.文若是很敢劝曹总的,让我觉得他还真敢说出口: “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很委婉地表示不要再屠城了亲。每次曹总想搞出点大新闻的时候,文若觉得不对都会去劝劝他。而且他都能劝成功,曹总听文若的话,花式听文若的话,就两次任性了一下。华佗那事儿曹总不听是因为觉得是小事,文若你放心啦不会怎么样的,你看他大事还会不会这样回答文若: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结果曹总真后悔了: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还有一次就是最后那事儿。 我也不想讲啊233333


 


虽然我是荀粉,但是理解曹总的“心不能平”。如果文若肯答应,他虽然会成箭靶子,但也是首功。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君进曰:“群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常失军亡众,逃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之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虽亡曹参等百数,何缺於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柰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於是乃令萧何,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我们从上面的封千户可以看出曹总把文若当萧何似的给封赏,而萧何是万世之功。这就是为什么司马光会说,如果文若同意曹总称魏公,开国他就是萧何的地位“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


 


在曹总的思维里,他肯定觉得这是迟早的事儿嘛,你答应了,你就是吾之吕雉,啊不,吾之子房plus萧何。 可是万万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可以拒绝这样的好事。 (虽然我挺喜欢文若倔成这样的233333) 
文若到底怎么想的众说纷纭,我是个骑墙派,so…我估计他有多方面考虑,才做出了拒绝的回答。接下来的事情不能说爱与不爱  


是一个智商在线的人不能再把不肯干那事的人留在特重要的位置上。你说曹总想不想杀文若?天下未定还不到狡兔死走狗烹的地步,文若一死,战略上谁来把控也是个问题。看看曹总之前的表现暂且相信他想逼文若妥协。退一万步说,真想杀文若,文若会不会被一个盒子逼死?荀文若能被个破盒子逼死也太小看他的抗打击能力,他是在曹总都扛不住想撤的时候还继续抗的人,他是敢出城说退大军的人,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绝大多数人都强。单凭这种东西想要“逼迫”他自尽,曹总对他掌控力要是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还能闹出这样的大新闻?


所以病死or 我也是为你好地忧郁死or该来的总算来了,我不想做那儿事也说服不了你,我选择死亡。 


 


其实想想曹总大概也觉得自己被糊了一脸23333,差那么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结果……然后大家就自动忽视他之前对文若有多好,为文若遮风挡雨多年,一直当文若是他坚实的后盾。讲道理,二十年的时间,从前期的相濡以沫到后期的书信往来,到最后一年出事,这些年积攒不出深厚感情,那他简直就是个火星人。


二十年啊,会养不出什么样的习惯?遇见决定不了的事就能想起他,提起笔写给XX的信就能想起他,看见尚书令的衣服就能想起他,看到身边那些被文若推荐来的人和文若的家人更是不多说了。比起看史书的大家,曹总本人对文若的感情比我们深刻,跟文若的关系比我们密切,到时候受到的心灵暴击只多不少,体会的个中滋味只多不少。


 


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


文若的葬礼是逾越规格的,曹总禁厚葬,可是从子建为文若写的《光禄大夫荀侯诔》和潘勖《荀彧碑文》来看,不厚葬根本搞不出这个动静。而且子建为文若写诔估计得到了曹总的首肯,甚至是授意。


 


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夏侯惇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夏侯惇怎能屈就魏的官号,夏侯惇便受任,可见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当时无人能及。
再联系下钟繇评价曹荀的  “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惇叔啥地位不用说了,曹总根本不需要试探他。大概曹总心里爱的最高境界是友臣,文若因为汉魏的事情死了,不能再用这件事为难惇叔。不知道曹总是用什么心态说出的: “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曹总对文若的死真是有心理阴影。有时候觉得荀文若吃定了曹孟德,对文若的两次拒绝的结果是一个后悔一个后怕23333


【这个脑洞来自于天然腐的直男,宅男的脑洞比腐女可怕多了,而且特别真情实感,搞不懂他们明明不腐为什么会这么真情实感?这西皮有毒?】


《魏书》: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谘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我去!!这三段连起来,越看越觉得,宅男哪里是脑洞,他简直道出了真相,还是男人懂男人啊……
天呐,觉得是脑洞的东西,突然发现根本是真相,我觉得我才是受到了暴击TuT
附上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1845782340?see_lz=1&pn=22


 


最后,大家都知道文若死前烧了曹总的信(《彧别传》曰:彧自为尚书令,常以书陈事,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那么问题来了:文若寄给曹总的信又去了哪里?文若不想让人看,曹总不让人看,无论曹总手里的信是烧了还是埋了,光想想都很酸爽。我觉得曹总就算后悔也没办法提,人是你拖过去的,人家想不开or水土不服0r路上病了,怎么着这锅都不好摘。哪怕在路上病死的,你不拖过去能病死?于是曹总还特么能多说什么。



他要提文若都必须带公达一起了,没办法单独提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萌双荀CP呢233333说什么“没世不忘”,没事儿别给自己吃刀片啊


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曹总可以把接下来的歌唱完了:♫你在那万人中央♩♪感受那万丈荣光♫看不见你的眼睛是否会藏着泪光♫我没有那种力量♩♪想忘也总不能忘♫只等到漆黑夜晚♩♪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文若♩♪


 


注:文言文部分是百度来的,长的文言文翻译是来自度娘百科,曹总唱的歌是屠洪刚的《你》,孝庄秘史里的一首歌,里面的恩怨纠缠有点曹荀的意思,不过结局反过来。


非常感谢襄阳耆旧太太,没有她的帮助我根本码不出来!!!也感谢荀妙妙筒子对我的帮助。


写这篇吐槽的原因:希望大家能看到曹荀两个人其实很珍惜彼此,一直都在努力维持关系,曹总没有薄待文若,文若得到的重用和信任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他前期累死累活地积攒起来的(在曹总被背叛的时候,不抛弃曹总,以身涉险。挺过了敌军,饥荒和蝗灾,挺过了几乎是最糟糕的一段日子)。文若爱曹总,这没有什么异议吧?不客气地说,曹总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文若最后的拒绝也能说是为了曹总好,毕竟他一直都在努力让曹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这个君子真的用德爱这个男人有二十年了(君子爱人以德)。而且文若在后方那么久,他完全知道有多大阻力,称公之后会出现多大震动,会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想杀曹总。这真的是置于火上烤啊……
孙权遣使请求曹总称帝时他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和众人劝进时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我不信曹总没明白文若的一片冰心。悬于绝壁,方才剖白君心若冰雪。然而此前不曾有此后不会有,然而此前不需有此后不必有。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哪怕最后闹出个大新闻,他们这二十年也够我吃很久了。


评论

热度(754)

  1. 共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